• 定制熱線:

    崗亭

    當前位置:崗亭新聞 > 崗亭資訊 > 垃圾房生活垃圾分類 昆明“成績單”如何?

    垃圾房生活垃圾分類 昆明“成績單”如何?

    文章出自: 責任編輯: 作者:垃圾房 訪問量:17 發表時間:2021-06-04 21:21:32

    垃圾房生活垃圾分類 昆明“成績單”如何?

    2017年,昆明成為全國46個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重點城市之一。時至今日,已過去3年多。昆明市的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進展情況如何?垃圾分類示范小區居民參與率怎么樣?末端設施建設取得了哪些進展?今年將采取哪些措施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帶著這些問題,近日,記者走訪了部分生活垃圾示范小區,并采訪了市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

    現場走訪

    示范小區垃圾分類成居民習慣

    6月1日上午10點30分,家住西山區西苑街道辦事處西武小區的胡廷華正在廚房內準備午飯,她一邊擇菜,一邊將不要的老菜莖、爛菜葉丟進腳邊的“家庭廚余垃圾桶”里,這個習慣,她已保持了近兩年。

    垃圾分類房

    除了“家庭廚余垃圾桶”,在這個四五平方米的廚房里,還有另外兩個不同顏色、大小的垃圾桶。“黑色那個小一點的是有害垃圾專用垃圾桶,像廢舊電池、過期的藥、壞掉的燈泡之類的垃圾我們就會丟進這個垃圾桶,旁邊那個白色的大垃圾桶主要用來裝灰塵、用過的衛生紙等其他垃圾。”胡廷華告訴記者,對于可回收的舊報紙、舊書、酒瓶、飲料瓶或者金屬,她也會專門收集起來,等攢夠一定數量就集中拿到附近的廢品回收站賣掉。

    在西武小區,胡廷華一家的情況并非個例,在這個只有60戶居民的小區里,認真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已成為家家戶戶養成許久的習慣之一。

    “2019年7月,西山區正式將西武小區定為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小區。這個小區住戶多為退休老黨員家庭,并成立有黨支部,每棟樓、每單元都有由黨員擔任的樓棟長,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啟動后,小區以黨建引領、黨員帶頭、居民參與的形式開展垃圾分類,通過向居民發放宣傳冊、垃圾分類督導員現場講解分類方法,提高住戶對垃圾分類的認識和分類準確率。”西山區城市管理局環衛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啟動以來,西武小區每天產生生活垃圾200余公斤,其中其他垃圾110余公斤,廚余垃圾70余公斤,可回收物大部分由住戶自行處置。

    通過微信掃碼、選擇類別、掃碼開門、物品貼碼、投遞關門、確認投遞共6個步驟,僅兩三分鐘,就可使用智能垃圾分類收集屋完成一次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如果投放的垃圾屬于可回收物,24小時內相應的回收錢款還會自動存入用戶的微信零錢。2019年10月19日,首個高智能垃圾分類示范小區落戶昆明市西山區高支隊小區,小區住戶只需用手機或平時使用的門禁卡等IC卡即可使用13臺智能垃圾分類收集屋進行智能垃圾分類。

    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開展以來,高支隊小區內開展了豐富多樣的垃圾分類宣傳教育活動,使高支隊小區居民的垃圾分類知曉率及參與率都得到了大大地提高。“高支隊小區內共有居民438戶,通過一年半的運營,目前使用智能垃圾分類收集屋參與垃圾分類注冊戶數達到523戶,注冊參與率達119%,說明不僅這個小區的居民在參與垃圾分類,也帶動了周邊居民到小區參加注冊,學習垃圾分類。”西山區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智能垃圾分類收集屋投用后,已有多個州市相關部門或企業前來參觀學習,為推進全市乃至全省智能化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做出了有益嘗試。

    通過智能回收收集系統的數據采集,可以了解高支隊小區各類生活垃圾每天產生量,甚至可以得到每次投遞垃圾量的數據。據統計,高支隊小區每月產生生活垃圾9噸左右,其中可回收物約10%,廚余垃圾約40%,其他垃圾50%。

    除了這兩個小區,主城各區也相繼建設了一批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小區,不少市民培養了生活垃圾分類的好習慣。

    近年成績

    分類收集覆蓋率達90%

    垃圾分類房

    2017年,住房城鄉建設部在全國范圍內確定了包括昆明市在內的46個重點城市,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要求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類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生活垃圾分類模式,在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同時,省政府辦公廳2020年印發《云南省加快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省會城市在2020年底前,全面開展居民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示范試點,完善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制度體系,擴大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實施范圍,為全省總結形成可推廣、可復制、可借鑒的經驗,主城區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覆蓋率達90%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35%以上。

    作為全國46個實施生活垃圾分類的重點城市之一,昆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將生活垃圾分類列為生態文明建設和年度重點工作之一,在市級層面,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領導掛帥的生活垃圾分類領導小組。自2017年開始,按年度制定工作方案,下發《生活垃圾分類設施設置標準》、考核辦法、宣傳方案等。2019年起引入第三方,定期對各縣(市)區進行月考核、季考核、季通報、季獎補。2019年出臺《昆明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自同年3月1日起施行,為生活垃圾分類提供了規章依據。2020年印發示范片區建設標準,通過示范引領,逐步提高分類覆蓋率,提升分類質量,并編制印發《昆明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管理實施規劃(2019-2035)》,科學設置各類分類設施,形成系統性、前瞻性分類格局。

    “近年來,主城各區均積極推進垃圾分類示范片區建設,試點先行,以點帶面,逐步復制推廣,比如西山區高支隊小區等。”市城市管理局分類管理處處長張希勝介紹,為破解廚余垃圾處理難題,提升昆明市廚余垃圾處理的減量化和資源化水平,昆明市在全國范圍內選取部分廚余垃圾設備企業集中開展廚余垃圾就地處理試點,為全國首創。

    根據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理的要求,昆明在前期宣傳發動、分類試點的基礎上,加緊建設分類處理末端設施。在可回收物方面,制定和實施了生活垃圾再生資源回收產業政策、收運管理規范、回收標準和回收行業發展規劃,對可回收物的回收工作進行監督管理,建立全市再生資源回收體系。根據市商務部門統計數據,近3年回收生產和生活類廢舊資源達到443.37萬噸。同時,建立完善有害垃圾收集儲存運輸網絡,建成了1家年處理能力3.3萬噸危險廢棄物處理廠。2座(五華、安寧)大件垃圾處理廠也相繼建成,日處理能力達到170噸。

    廚余垃圾方面,目前昆明有1家日處理規模200噸的餐廚垃圾處理廠,二期工程(日處理規模300噸)即將啟動;西郊有機垃圾處理廠(日處理規模:餐廚400噸+糞便300噸)也正按程序穩步推進。同時,布點設置“N”個小型設備,規劃2021年8月31日前優先在星級酒店、黨政機關食堂、企事業單位等設置一批,就地就近及時優先處理餐廚垃圾,協同處理準確分類的家庭廚余垃圾,為COP15助力。

    此外,全市共建成運行6座垃圾焚燒發電廠,日處理能力5600噸;4座垃圾衛生填埋場,日處理能力325噸;1座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廠,日處理能力350噸。全市共有垃圾中轉站168座,其中主城區127座,其余各縣(市)區41座。

    “目前,昆明市已基本建立垃圾分類法規和標準體系,強制分類實施范圍逐步擴大,分類收集覆蓋率達9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35%,完成了國家和省級目標要求。”張希勝表示,根據住房城鄉建設部季度考核通報,昆明在全國46個重點城市2020年四季度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考核排名中位列第二檔第13位,取得了顯著成效。同時,從2021年一季度考評結果來看,昆明市得分70.5分,與去年一季度相比,提高了10分,各縣(市)區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較上一年度有明顯進步,推進力度不斷加大,部分縣(市)區試點區域成效逐步顯現。

    今年計劃

    99個小區將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示范

    垃圾分類房

    “今年,昆明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將繼續提標擴面,將在主城區全域推進垃圾分類工作,持續提高可回收物和廚余垃圾回收利用率。同時,全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設施將進一步完善,提升焚燒和廚余垃圾處理能力,并推進逐步建成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和有害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張希勝表示。

    在推動源頭減量方面,今年將規范產品包裝,在產品包裝上設置醒目的垃圾分類標識;鼓勵和引導實體銷售、快遞、外賣等企業嚴格落實限制商品過度包裝的有關規定,避免過度包裝;嚴格落實國家、省、市有關塑料污染治理管理規定,加強不可降解塑料袋使用監督管理,制定并有序實施商場、超市、集貿市場、書店、藥店等重點場所以及餐飲外賣打包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不可降解塑料袋減量實施方案。到2021年底,主城區繼續做好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相關工作,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貿市場規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同時,旅游、住宿等行業主管部門將制定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實施方案,在景區、賓館、酒店等旅游、住宿場所推行不主動提供一次性用品,并在全市所有餐飲經營單位倡導“光盤行動”,引導消費者適量消費,按需點菜,剩余飯菜打包,厲行節約、源頭減量。

    在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片區建設方面,昆明將嚴格執行垃圾分類投放管理責任人制度,樣板建設示范化強制分類居民小區,并擴大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小區覆蓋面。“我們將在全市選取設施設備投放齊全、垃圾投放環境干凈整潔、入戶宣傳到位、分類意識較高的居民小區開展強制分類(五華、盤龍、官渡、西山、呈貢、安寧不少于5個,其他縣區不少于1個),以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和督導員制度結合,開展規范化示范小區建設,通過示范點建設形成規范化、科學化、系統化的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分類模式,在全市逐步推廣。示范小區居民垃圾分類知曉率100%,參與率達到100%,分類準確率達到80%以上。”張希勝介紹,同時將根據各縣(市)區示范樣板小區情況,因地制宜擴大分類試點范圍,在全市選取99個小區開展分類示范,將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納入年度評優評先和物業服務企業信用評價內容。

    同時,還將進一步完善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將加快分類收運系統建設,規范可回收物分類運輸,強化有害垃圾收運管理,規范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類運輸,建立完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完善有害垃圾、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處理系統。

    “將結合本地實際設置垃圾分類投放裝置,合理布局居住社區、商業和辦公場所的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容器、箱房、桶站等設施設備,開展定時定點分類投放生活垃圾,確保有害垃圾單獨投放,提高玻璃等低值可回收物收集比例,逐步實現廚余垃圾、其他垃圾有效分開。”張希勝介紹,各縣(市)區收運責任單位將配備標識規范、外觀整潔的可回收物收集運輸車輛,采取預約收運、定期收運方式,由專門運輸車輛清運可回收物。同時,將布局建設可回收物分揀中心和集散市場,推進城市生活垃圾中低值可回收物的回收和再生利用,積極探索“互聯網+資源回收”模式,定期統計匯總回收網點、分揀中心收運的可回收物統計數據。

    “今年,昆明將按照集中式處理為主、分散式處理為補充的思路,分步推進‘3+N’廚余垃圾處理布局。”張希勝表示,除了改擴建現有餐廚垃圾處理廠,昆明還將再建設2個廚余(有機)垃圾處理廠,形成“3”個集中式處理基礎。同時,在集中處理設施穩定托底的基礎上,通過布點設置“N”個分散式廚余垃圾處理設備,就地就近及時優先處理餐廚垃圾,協同處理準確分類的家庭廚余垃圾。“此前,我們已經開展了兩輪廚余垃圾就地處理試點工作,邀請相關專家及專業檢測機構,對參與試點的7種分散式廚余垃圾處理設備進行公開公平公正細化評估。由昆明城投公司負責投資建設運營,優先在具有一定規模用餐人數的黨政機關、學校、醫院、協會、體育場館、車站碼頭等公共機構和政府平臺企業、大型商超、酒店賓館、商業綜合體、農貿市場、公租房小區、垃圾分類示范小區等地建設廚余垃圾就地處理設施,計劃年內建成129個點位,日處理能力預計可達300噸。”

    “生活垃圾分類是一項需要全民參與的工作,我們將持續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普及垃圾分類知識,引導公眾從身邊做起、從點滴做起。”張希勝表示,做好垃圾分類工作,共建共享生態文明綠色環保生活,是每個市民應盡的社會責任,希望廣大市民發揚主人翁意識,樹立低碳生活、綠色消費理念,從生活點滴做起,參與垃圾分類、支持環保工作,逐步養成自覺垃圾分類的日常習慣,熟悉掌握垃圾分類知識,主動開展垃圾分類知識宣傳普及,以自身的實際行動,影響家庭、小區以及單位等身邊人,營造垃圾分類“人人知曉、個個參與”的濃厚氛圍,讓垃圾分類成為社會新時尚。

    關鍵字: 生活垃圾房 環保垃圾房 便民垃圾房


    上一篇:打造兩個垃圾房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片區
    下一篇:市城管執法局引領垃圾房垃圾分類“新時尚”
    分享
    QQ咨詢 商橋咨詢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91_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_国产成人免费视频精品一区二区_69黄在线看片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