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制熱線:

    崗亭

    當前位置:崗亭新聞 > 崗亭資訊 > 垃圾分類房分類垃圾 正成時尚

    垃圾分類房分類垃圾 正成時尚

    文章出自: 責任編輯: 作者:垃圾房 訪問量:27 發表時間:2021-02-03 18:59:50

    垃圾分類房分類垃圾 正成時尚

    2018年11月6日上午,上海市虹口區市民驛站嘉興路街道第一分站,十幾位社區青年志愿者如約而至。這里是近兩年他們每個月“碰頭”的地方,切磋學習、資源共享,他們會將社區治理難題拿到這里議一議。

    最近商議的,是社區正在推進的一項重要工作——推廣垃圾分類。

    偌大的上海,人流、車流、物流川流不息,垃圾分類工作千頭萬緒。青年志愿者們做了細致調研。

    習近平總書記走進來時,大家驚喜不已,歡呼著簇擁到總書記身邊。

    “在討論什么?”總書記來到了長條桌前親切問道。

    大家爭相介紹。

    “生活垃圾你們都如何識別分類?”桌上擺著被標注得密密麻麻的圖表,還有幾個垃圾桶模型。

    有人為總書記簡要講解干垃圾、濕垃圾的分類,還有人拿樹葉、塑料吸管等逐一舉例。

    “做好分類工作,讓垃圾變廢為寶。”習近平總書記說,“我關注著這件事。”

    掌聲響起來。

    站在他面前的,都是80后、90后。有的來自社區居委會,有的是附近的企業員工,還有社會組織負責人……一個個洋溢著青春朝氣。他們熱心社區事務,努力為“建設美好家園”出一份力。

    “你們利用什么時間開展這項活動?”

    一個年輕人朗聲答道:“用周末和下班的碎片化時間。公益活動已經成為新時尚。”

    習近平總書記接過話題:“垃圾分類工作就是新時尚!”他強調,垃圾綜合處理需要全民參與,上海要把這項工作抓緊抓實辦好。

    2018年歲末,“垃圾分類工作就是新時尚”這句話在互聯網上刷屏。

    習近平總書記來的那一天,上海瑞虹第一居民區黨總支書記華磊也在現場。她笑著告訴記者,“總書記還給我們出了一道考題呢。”

    這道考題,是上海1.3萬多個居住區共同的大課題。

    習近平總書記剛剛離滬,上海就行動起來了。這座常住人口超過2400萬的特大城市,正在探索城市精細化治理的新路子。垃圾分類正是城市治理鏈條上的一環。抓緊抓實辦好這件事,既要下繡花功夫,也要有系統觀念。

    由點及面,循序漸進。上海的生動實踐,為全國的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積累了經驗。

    垃圾分類房

    繡花功夫

    “把工作做細做實”

    虹口區嘉興路街道虹葉居民區,上海首個實施全員源頭分類的居民區,和習近平總書記調研的市民驛站距離不遠。

    黨總支書記王靜華干活風風火火,她將樓小組長、黨小組長、物業經理、保潔員請到一起,討論垃圾分類推行難的癥結。“一方面嫌麻煩,另一方面缺乏分類知識。”大家總結道。

    迎難破局需要魄力,辦好難事更要精細。按照上海市因地制宜、“一小區一方案”的辦法,在如何布置垃圾房、如何設置垃圾投放時間等問題上,小區鼓勵居民自行協商,引導更多群眾參與到“解題”中來……

    帶著社區特色的實施細則出爐了。宇泰景苑小區里,黨員志愿者隊伍挨家挨戶上門指導。他們還守在小區垃圾投放點現場“教學”,風雨無阻。

    也就短短十來天,志愿者們對前來倒垃圾的居民,從人均五六分鐘的指導,縮減成了兩個詞:“歡迎”“再見”。壁掛式垃圾袋支架也應運而生,為“破袋”投放提供了方便。許多小區在投放時間外,還開設24小時垃圾箱。

    2019年6月,北京。習近平總書記對垃圾分類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強調,要加強引導、因地制宜、持續推進,把工作做細做實,持之以恒抓下去。

    這一年的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施行,上海在全國省級行政區中率先對垃圾分類進行立法。

    經過幾個月的引導和實踐,整個城市已經行動起來。干垃圾、濕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家家戶戶分好類,再按時按點傾倒。社區志愿者“下崗”了。

    從試點先行到全面鋪開,從倡議引導到有法可依,上海垃圾分類成績單喜人:全市1.3萬多個居住區,分類達標率由2018年底的15%提高到2019年的90%。

    系統觀念

    “關鍵是要加強科學管理、形成長效機制、推動習慣養成”

    記者走進市民驛站不遠處的愛家豪庭小區。垃圾投放點設在小區一角。垃圾房噴了除味劑,旁邊設有感應式洗手池。智能回收機操作簡便,廢棄衣物、紙箱等都能賣成錢。建筑垃圾也可預約投放。

    社區將過去的垃圾箱存放處騰退出來,有的改造成停車位,有的改為“一米菜園”。年過七旬的小區居民俞美華穿著圍裙正侍弄花草。她指著花池告訴記者,土壤下面有一層叫“織物層”,就是廢棄扔掉的針織毛衣鋪出來的。

    花池旁有兩個“濕垃圾密閉堆肥桶”。濕垃圾倒入桶中,一兩個月就會轉化成花草的肥料。這方綠意盎然的小天地不僅是居民休閑的好去處,也用“場景化”呈現的方式回答了人們對于垃圾分類的疑問:“回收垃圾有什么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對垃圾分類工作的重要指示中指出:“關鍵是要加強科學管理、形成長效機制、推動習慣養成。”上海認真對照、扎實落實。

    科學管理日漸完善。上海用科技賦能管理,將垃圾分類納入“一網統管”建設,通過大數據勾勒“垃圾分類地圖”,投放信息積累形成數據池。

    長效機制仍在摸索。在上海,中小學將垃圾分類作為“開學第一課”,黨員干部將垃圾分類學習納入必修課。從垃圾分類、投放,到運輸、處理,在社會成本核算中引入市場化力量。

    習慣養成,成效明顯。2020年疫情防控期間,有的家庭因隔離只能由社區工作者上門收取垃圾。在他們封好口的大垃圾袋里,整齊碼放著分好類的幾個小垃圾袋。

    2019年11月2日至3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時指出,上海抓住垃圾分類等城市治理難題,取得了實實在在的進展,體現了干一件成一件的務實作風。

    由點到面

    “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

    “對老百姓來說,他們身邊每一件瑣碎的小事,都是實實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還是急事、難事。”《之江新語》的字里行間,見證了習近平總書記的人民情懷。

    2016年12月,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談到了垃圾分類。他深刻闡明了其重要意義:“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關系13億多人生活環境改善,關系垃圾能不能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

    這件事總書記放在心上。

    在北京市考察時,總書記鼓勵老街坊們“養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搞好垃圾分類和環境衛生”;在內蒙古考察時,聽說“村里新建了垃圾分類處理中心”,詢問村民們如何進行垃圾分類、一年產生多少垃圾……

    2019年6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9部門印發《關于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2020年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修訂《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規定在全國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現垃圾分類有法可依。

    城鎮、鄉村,每一點改變,背后有無數份努力。據統計,全國已有200余個地級市啟動垃圾分類工作,46個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覆蓋7700多萬個家庭。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因地制宜推進農村改廁、生活垃圾處理和污水治理”“加快構建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等被寫入文中,垃圾分類工作在“十四五”時期將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關鍵字: 垃圾房 垃圾分類房 垃圾分類亭


    上一篇:推進垃圾房生活垃圾分類“點站場”建設
    下一篇:垃圾房桶邊指導員教你正確垃圾分類
    分享
    QQ咨詢 商橋咨詢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91_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_国产成人免费视频精品一区二区_69黄在线看片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