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制熱線:

    崗亭

    當前位置:崗亭新聞 > 崗亭資訊 > 社區垃圾房垃圾分類如何突破瓶頸?

    社區垃圾房垃圾分類如何突破瓶頸?

    文章出自: 責任編輯: 作者:垃圾房 訪問量:15 發表時間:2021-01-18 22:59:12

    社區垃圾房垃圾分類如何突破瓶頸?

    近日,由中國環境記協、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和萬科公益基金會聯合發布的“垃圾地圖”2期報告指出,北京垃圾分類實施半年多以來分類效果逐漸改善,但目前已進入平臺期,且不同社區表現差異較大,眾多小區只能依靠二次分揀完成任務。

    報告指出,北京垃圾分類呈現“配合度高的居民基本形成分類習慣,不愿意配合的人群無動于衷”的局面。對此,公眾環境研究中心馬軍建議北京垃圾分類政策應由柔性措施轉向“定時定點、撤桶建站”的硬性要求。

    深圳市零廢棄環保公益事業發展中心主任毛達則表示,“去匿名化”是社區垃圾分類成功與否的關鍵,如果垃圾投放過程能更多的被管理者或鄰里監督則垃圾分類投放效果會更好。他建議政府、社會組織、物業公司應深度參與到社區垃圾分類的宣傳、教育和引導當中,并形成一個垃圾分類投放“去匿名化”的長效機制。

    2020年5月,IPE與萬科公益基金會聯合開發了“垃圾地圖”,并聯合中國環境記協共同發起“指尖環保——隨手拍點亮小區垃圾分類”項目。截至目前,垃圾地圖”已呈現出157個城市1400余個小區的垃圾分類狀況。

    馬軍介紹說,以北京為例,垃圾分類取得了積極進展,但也識別出明顯短板。例如,自2020年6月11日至2021年1月10日的673次“隨手拍”中,北京市廚余垃圾正確投放的次數占比從47.4%上升到最高80.0%,但波動較大,2020年12月14日-2021年1月10日這六周平均為58.9%。與北京相比,上海“隨手拍”記錄的廚余垃圾正確投放比例則一直在高位運行。

    調研報告顯示,北京市社區垃圾分類進入平臺期。全市家庭廚余垃圾日均分出量從4月下旬的309噸,增長到10月底的3946噸,但自9月起增速變緩,且人均量與經濟發展水平和人口規模大致相當的上海市相比仍有差距。官方數據顯示,2020年6月,上海市日廚余垃圾分出量達到9632.1噸,人均約0.4公斤,而北京市10月底人均廚余分出量僅為0.18公斤。

    調研報告還顯示,北京市不同社區之間垃圾分類表現差異較大,少數小區已經基本實現居民自覺分類投放,但相當一部分小區至今仍不得不主要依靠二次分揀完成任務。部分小區雖然也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但垃圾分類仍流于形式。

    調研報告以北京6個具有代表性的小區為觀察對象,發現真正決定垃圾分類效果的,是社區管理是否做到“定時定點,撤桶建站”與“嚴格監督”。

    垃圾分類房

    “6個小區中實施效果最好的鐵建大院自垃圾分類投放制度實施起,垃圾箱只在每天7-9點、18-20點開放,其余時間上鎖,開放時段內由垃圾分類指導員在場指導和服務。在訪談現場,問及定時投放是否不便,居民表示可以接受。”馬軍說,因為定時定點投放垃圾使得街道和物業能集中人力開展桶前值守監督,監督員可以及時發現和糾正居民分類的錯誤,還可以減少環境臟亂,并提升垃圾收運效率。

    北京工商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任連海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撤桶并站是垃圾分類過程當中的舉措之一,目的就是要最終實現定時定點投放,因為只有定時定點投放,垃圾分類組織收集、運輸才能完成,并且形成分類習慣。

    任連海說,自己在調研中發現撤桶并站之初會給社區垃圾投放帶來一些新的問題,比如建站地點選擇、居民投放垃圾距離增加、開放時間與上下班時間不相吻合等,因此他建議社區應當做好意識普及和知識傳播,預先摸清社區不同種類垃圾投放量、合理設計站點在小區當中的方位、了解居民的投放時間和路線等等。另外居民的投放習慣也必須做出調整,盡快適應撤桶并站的現實,養成良好投放的習慣。

    “從垃圾分類的角度來講,公眾參與是關鍵。上海垃圾分類正是堅持跟公眾溝通,才有了今天的成績。”同濟大學循環經濟研究所所長杜歡政說。

    毛達博士及其團隊曾到日本、韓國、中國臺灣地區調研,他發現垃圾分類成功的經驗普遍包括“去匿名化”,例如首爾發展了社區的綜合性資源回收中心,垃圾投放過程可以實現鄰里監督和小區物業人員在場監督,日本有固定的垃圾投放日,臺北則實現了垃圾不落地。

    毛達解釋,“去匿名化”是指垃圾投放的過程能被管理者或者鄰里看見,如果完全看不到,就屬于匿名的狀態。他認為,我國部分地區出現反彈的情況,就是“去匿名化”的工作做得不徹底。“很多社區的桶前志愿者值守只在早晨和晚上,這樣可被監督的時段只有早上和晚上,其他時段就會有出現居民亂投的情況。”

    毛達建議政府、社會組織、物業公司應深度參與到社區垃圾分類的宣傳、教育和引導當中,并形成一個垃圾分類投放“去匿名化”的長效機制。

    北京西城區統戰系統建言獻策類信息工作專家張蓮娜則建議,以小區或街道為單位公布紅黑榜,“通過紅黑榜警示做得不到位的物業公司或街道管理者,同時也挖掘一些更好的示范點,以先進帶后進。”

    關鍵字: 垃圾房 垃圾分類房 垃圾分類亭


    上一篇:通州區中倉各社區垃圾房垃圾分類“小妙招”
    下一篇:科技助力垃圾房分類垃圾
    分享
    QQ咨詢 商橋咨詢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91_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_国产成人免费视频精品一区二区_69黄在线看片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