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制熱線:

    崗亭

    當前位置:崗亭新聞 > 崗亭資訊 > 三因素影響居民配合垃圾房分類垃圾

    三因素影響居民配合垃圾房分類垃圾

    文章出自: 責任編輯: 作者:未知 訪問量:52 發表時間:2020-07-19 09:50:00

    三因素影響居民配合垃圾房分類垃圾

      三因素影響居民垃圾分類熱情

      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自5月1日全面實施至今已兩個多月了。居民生活垃圾是否順利分類?還有哪些因素影響?最近,本報設計并投放問卷進行調查,并結合居民反映的問題進行現場探訪,發現目前仍有廚余垃圾破袋投放麻煩、垃圾分類冷熱不均以及定時投放不合理等三大因素影響著居民垃圾分類的熱情。

      問卷調查顯示:

      垃圾分類進一步

      措施應更人性化

      為了解生活垃圾分類推進情況,結合市民熱點問題,本報采用問卷調查方式廣泛收集市民對垃圾分類的親身體驗,以及其遇到的問題,以梳理并探討相關解決方案。7月15日至7月18日,本報收回有效問卷300余份,參與者涵蓋北京各個城區,其中以石景山區、海淀區及西城區為主。

      統計結果顯示,絕大部分參與者及其家人能有意識地進行垃圾分類,已進行垃圾分類的家庭占比81.67%。79.33%的受訪者表示所住小區已啟動垃圾分類。70.33%的受訪者認為垃圾分類并不困難。

      不過,也有29.67%的受訪者認為,垃圾分類若做到嚴格細分還存在著一定困難,希望街道辦、居委會或是物業公司應進一步細化工作。

      調查顯示,目前影響居民垃圾分類積極性的因素主要有3個:排在第一位的是“廚余垃圾破袋,操作麻煩還臟亂”,52.33%的受訪者投票。其次是“看別人沒分類,感覺自己白分了”,占比46.33%。第三是“定時定點投放設計不合理”,占比33%。另外,也有不少受訪者留言,反映小區內分類垃圾桶設置不合理、垃圾分類不規范等其他問題。

      就是否已掌握垃圾分類知識、所在社區是否已進行垃圾分類培訓,56.67%的受訪者表示,所在小區物業公司或街道辦、居委會等相關部門已開展過垃圾分類指導或培訓,自己清楚如何進行垃圾分類。有11.33%的受訪者表示,小區內曾張貼垃圾分類宣傳單,居民會對照宣傳單上的圖示,自覺進行分類投放。不過,也有32%的受訪者表示,其所居住的社區并未進行有關垃圾分類知識的相關指導或培訓,居民不清楚如何進行垃圾分類。

      影響因素一

      “廚余垃圾破袋太麻煩”

      今年5月1日以來,本報曾多次接到市民來電,反映其在垃圾分類中遇到的廚余垃圾破袋有關問題。此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52.33%的居民反映所住小區要求廚余垃圾破袋,但在破袋時遇到不少麻煩,呼吁相關部門想辦法解決。

      記者深入一些社區走訪調查,發現要求“破袋”的做法在多家社區存在。為服務并監督廚余垃圾破袋投放,不少社區還專門派出大量人力進行現場值守。

      7月12日17時許,記者來到西城區莊勝二期芳庭苑小區。一進小區西門,記者就看到右側一住宅樓前設有分類垃圾桶,綠色桶裝廚余垃圾,藍色桶裝可回收物,黑色桶收集其他垃圾。沿小區內南北主路來到最南側住宅樓下,記者看到一名身穿黃馬甲的分類人員正忙著整理垃圾桶:她掀開廚余垃圾桶蓋,踮起腳尖,將頭探進垃圾桶內,用雙手將垃圾桶內的小紙團、塑料袋扒拉出來,一群蒼蠅圍著垃圾桶“嗡嗡”飛。“太臭了。”她說。

      該名垃圾分類員介紹,廚余垃圾需要破袋投放,垃圾袋、餐巾紙、塑料袋、塑料盒等都得挑出來,“挑不干凈,我得被罰款。”

      有居民反映,廚余垃圾要求破袋投放很容易臟手,“雙手沾滿油膩,垃圾桶蓋子反復掀蓋,氣味兒非常難聞,還惹來不少蚊蠅,一樓住戶都不敢開窗。”

      今年53歲的蘇女士告訴記者,廚余垃圾破袋投放在冬天還好,但夏天溫度高,爛菜葉、瓜果皮、剩飯菜很容易腐爛,破袋投放進垃圾桶,高溫下發酵的泔水味道刺鼻,不僅招蚊蠅,也極易弄臟垃圾箱,“特別是倒垃圾時,油膩湯水沾滿手,也沒地方清洗,讓人頭疼。” 她建議在垃圾桶站旁設置洗手池,或是放置濕巾、酒精消毒液,“其實,如果有關部門能提供腳踏垃圾桶,或是采用可降解塑料袋裝廚余垃圾,這樣能解決大問題。”

      “垃圾分類過程應該盡量簡單,易操作,讓大家分得輕松、愉快,才好推進。”居民李先生認為,如果垃圾分類操作復雜,即便當下大家能被盯著做到破袋,但一旦分類指導員下班,也會有人順手帶袋投放,長期來看,難以保證垃圾分類成果。

      一些居民建議,居民將廚余垃圾帶袋投放后,應在清運至垃圾處理場站后,統一由機器設備進行自動破袋、清理并收集,“這對相關廠家來說,并不是難題。”

      影響因素二

      “看別人沒分類,

      感覺自己白分了”

      調查結果顯示,46.33%的受訪者認為,自己本來進行了垃圾分類,可當投放時,卻發現別人沒有分類,“垃圾還是混合投放,感覺自己白分了。”

      家住海淀金雅園小區的居民吳先生反映,小區內垃圾分類執行不力,沒人看垃圾桶,居民不分類,垃圾亂扔。“我們在家是自覺分好類的,在扔廚余垃圾時,見垃圾桶里有好多塑料袋。其他垃圾桶里也塞滿了塑料瓶、包裝箱等可回收物品,感覺自己白分了。”吳先生告訴記者,他一連幾天觀察垃圾桶,桶內都是垃圾混裝,“希望居委會或是物業公司派人手,把垃圾分類管起來。”

      在采訪中記者獲悉,“感覺自己白分了”這項因素影響了不少居民進行垃圾分類的熱情。

      在西城區椿樹園小區東北角一垃圾擺放點,記者看見廚余垃圾箱內除有西瓜皮、剩飯菜等廚余垃圾外,還躺著幾個礦泉水瓶。按照分類規定,這些塑料瓶應投進藍色的寫有“可回收物”垃圾箱中。此外,在收納其他垃圾的垃圾桶內,也扔著紙盒、塑料瓶等可回收物,而可回收垃圾桶內,還扔有一些其他垃圾。

      “你看這個垃圾箱,應該投放廚余垃圾,但這塑料瓶也扔進來了。”居民孫女士帶著孩子,每人手里提著兩袋垃圾投放,見仍有鄰居并沒進行分類,孫女士向孩子抱怨。另一名居民也向記者抱怨稱:“我分好了,扔垃圾時,看別人亂扔,我就很生氣,也會跟著亂扔。”

      該小區西北門內也設有一組分類垃圾箱。記者現場看到,幾名居民提著垃圾袋從住宅樓內走出,有兩名居民將手中拎著的裝有廚余垃圾的垃圾袋破袋傾倒,而走在最后的一名年輕人,則將手中的垃圾袋扔進標有“廚余垃圾”的垃圾桶中。該名年輕人離去后,一位戴有垃圾分類指導員工牌的老人持一根鐵棍,將年輕人扔的垃圾一一鉤出,泔水淅瀝淋在桶壁上、地面上及老人的衣服上。重新分類投放后,老人再用毛巾把污漬擦干凈。

      “您剛才為何不提醒他分類投放?”記者問老人。“之前總是提醒,有的人聽,有的人說幾遍也不聽,還有人說難聽的話。”慢慢地,老人就不再提醒了,“我還是自己麻煩點,省得聽難聽話。”

      影響因素三

      定時定點回收

      垃圾投放不便

      問卷調查顯示,33%的受訪者認為小區內垃圾桶撤桶并站,要求按時按點投放垃圾,但時間設計不合理,影響了自己垃圾分類的熱情。

    垃圾分類房

      “早上起來扔垃圾,竟然發現有人把垃圾桶用鐵鏈子給鎖上了。很多垃圾袋直接扔在垃圾桶下。”家住通州區馬駒橋一號橋南側一小區的居民孫女士告訴記者,小區啟動垃圾分類,居委會還為每家每戶分發了分類垃圾桶,大家參與垃圾分類的勁頭兒很大,可小區開始定時定點收垃圾,其余時間將垃圾桶上鎖,這讓不少居民難以接受,“最初也沒通知,很多居民上班前扔垃圾,發現一排垃圾桶全被上了鏈子鎖,有業主還將上鎖的垃圾桶照片發到了業主群里。”

      另有今年33歲的吳女士認為,回收垃圾,不利于年輕家庭開展垃圾分類,“小區每天上午7點到9點、下午6點到8點收垃圾,我們早上5點多就起床上班,夜里9點多才到家,趕不上垃圾回收。只得將垃圾扔到垃圾桶下,這樣令小區環境更臟亂了。”

      多名居民建議,回收垃圾的時間設計應廣泛征求居民意見,特別是上班族的意見,“別讓他們被垃圾分類落下。”

      位于石景山區時代花園的茂華璟公閣、璟公館和璟公院,實行流動垃圾車以及限時投放垃圾措施。自6月始,居民白先生就不斷反映固定垃圾桶撤后有居民將垃圾扔在地面上,“很多居民投訴也沒有改善。”他說,“垃圾袋堆得路邊到處都是,本來干凈的小區變了模樣。垃圾分類與小區放置分類垃圾桶不矛盾,定時定點收垃圾,也不能‘一刀切’。”

      7月15日18時許,在璟公閣3號樓北側,記者看到一輛垃圾車正回收垃圾,車上載有兩個廚余、兩個其他垃圾桶,可回收垃圾則被單獨收放。在該點位,不少居民陸續前來投放垃圾。該小區分類垃圾投放時間為每天6時30分至9時30分、18時至21時兩個時間段。小區內共設有3個投放點,每個投放點流動垃圾車會停留一小時。在離璟公閣不遠的璟公館、璟公院,垃圾回收流程也大致相同。

      璟公院一居民反映,限時投放造成家中垃圾積攢,“如果錯過,就得等下一次,就有居民直接將垃圾放在路邊。”在璟公閣、璟公館和璟公院,記者均看到有垃圾袋就地堆放現象。

      7月17日17時許,記者把居民反映的相關問題反饋給八角居委會,居委會一負責人回應,時代花園已在定時定點回收垃圾的基礎上,每個院設立了一組固定分類垃圾桶,為居民進行分類垃圾投放提供個性化服務。

      專家建議

      垃圾分類解決方案

      應更接地氣兒

      針對居民在垃圾分類推進中遇到的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副研究員婁偉認為,垃圾分類是一種文化,一種素養,但應在有強制、約束的條件下進行,并予以循序漸進,“目前,能將廚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分出來,垃圾分類就已取得了較大成果。接下來,相關部門仍應進一步細化措施,盡可能為居民減少麻煩,增加激勵。分類措施也應更接地氣兒,更加人性化,從而讓垃圾分類更快地成為全體市民的習慣。”

      婁偉指出,通過前段時間的大力宣傳,居民從心理上逐漸認可了垃圾分類,也愿意配合,但要改變舊習慣,養成新習慣,是需要大家有所付出。

      針對廚余垃圾破袋問題,婁偉認為,有關各方不應回避居民提出的現實問題。找到解決之道才是根本,婁偉建議,可以由垃圾處理廠家集中破袋,“要求破袋投放的社區,也應回應居民呼聲,想辦法解決垃圾臭味及蚊蠅等問題,有條件的可以為居民配備清洗、消毒用品。”

      至于定時定點投放導致的問題,婁偉稱,“像時代花園在定時定點回收垃圾的基礎上,再設立一組固定分類垃圾桶,供居民不定時投放分類垃圾,就能修補垃圾分類中遇到的問題,填補漏洞。”他建議社區居委會或是物業公司能兼顧居民需求,提供更接地氣、更人性化的垃圾分類解決方案。

    關鍵字: 垃圾分類房 垃圾房定做 垃圾房價格


    上一篇:新泰市西張莊鎮垃圾房分類垃圾讓鄉村更美
    下一篇:垃圾分類房分類垃圾成老舊小區“新時尚”
    分享
    QQ咨詢 商橋咨詢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91_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_国产成人免费视频精品一区二区_69黄在线看片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