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制熱線:

    崗亭

    當前位置:崗亭新聞 > 崗亭資訊 > 北京社區內有了垃圾房垃圾分類“神器”

    北京社區內有了垃圾房垃圾分類“神器”

    文章出自: 責任編輯: 作者:未知 訪問量:28 發表時間:2020-06-10 20:43:00

    北京社區內有了垃圾房垃圾分類“神器”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已經實施一個多月,今天你垃圾分類了嗎?

    北京經開區內的垃圾分類熱潮,可是一浪高過一浪,人們大開腦洞,創造各種“小發明”,更好地輔助推進生活垃圾源頭分類,物業發明廚余垃圾“破袋器”。

    不用動手撕袋,只需將垃圾袋靠近垃圾桶內側的“爪子”上下刮幾下,就能輕松破開袋子將剩飯剩菜等抖落進廚余垃圾桶,然后將破損的垃圾空袋投入旁邊的其他垃圾桶內,輕松完成分類投放。這是出現在榮華街道商務樓宇林肯公園B區的場景,固定在廚余垃圾桶邊上的“爪子”,是物業最近發明的一件廚余垃圾破袋“神器”。

    今年5月1日,小區正式邁入生活垃圾精細化源頭分類時代,管家部經理李秀成肩負起園區垃圾分類的統籌及日常監督工作。在日常巡視中他發現,由于一些業主在投放廚余垃圾時將袋子一起放入桶內,園區的垃圾分類指導員需破袋進行二次分揀,以確保每日廚余垃圾投放的純凈度。

    “那有沒有一種工具可以輔助破袋呢?”從那時起,自制破袋器的想法開始在他腦子里醞釀,他找來紙筆干起細活兒——為工具畫圖紙。

    接下來,就是找工程部的師傅尋找廢棄邊角料幫忙重新組合、改造、制作。幾天后,一個形狀酷似放大版“雞爪”的破袋器誕生,但壞消息是,經過測試,大家發現這款工具存在安全隱患。不過,大家的積極性并未受到影響,而是從中吸取經驗,在第一代工具基礎上進行調整、改造。在大家的努力下,5月底,第二代“破袋器”再次亮相。

    “這次我們一共做了三個,安裝小區設置的3個廚余垃圾投放點,這樣一來不管是我們的工作人員還是業主就都可以避免直接與廚余垃圾接觸了。”李秀成介紹,改良后的破袋器安全系數更高,更方便業主使用,反響良好。如今,在大家的努力和這款破袋器的輔助下,小區廚余垃圾出桶量已從最初的每天1桶上升為現在的4、5桶,改善效果顯著。

    最近,家住博興街道亦城茗苑社區的居民們再也不用為家里積攢的粉、綠票意外丟失而擔心,這是因為社區服務站推出的微信小程序線上打卡方式,幫大家陸續告別了通過積攢紙質小票參與社區垃圾分類的時代。

    粉、綠小票是博興街道為調動轄區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積極性,養成垃圾源頭分類生活好習慣推出的一項舉措,相當于垃圾分類的的一張“合格小票”,居民只要按要求參與就能獲取,積攢后可參與到社區每季度的禮品換購。

    但這也帶來一些新問題。原來,由于兌換小票為紙質,在居民手里積攢一段時間后小票回收時已不再平整如初,無法重復使用。這就意味著,社工們每過一段時間都要重新制作一批。“這樣不僅浪費時間和人力,更重要的是也造成紙張資源的浪費。”社工董思念指著辦公桌下小票回收箱說。

    為破解這一問題,思維活躍的他借助此前利用大數據統計居民信息的戰“疫”經驗,開始在網上搜尋合適的打卡工具,結合社區情況設定版塊,試著用信息化手段推動社區垃圾分類工作向線上發展。為保證小程序打卡模式的便民性,董思念在初期還找了一些居民當“體驗官”,收集意見。經過幾天的測試,6月2日,這款線上程序正式通過社區公眾微信號與居民們見面。

    辦公室里,負責社區垃圾分類工作的社工劉清晨操作手機為記者進行了演示:“使用時,居民需首先給自家分類好的垃圾拍照,然后打開微信掃一掃,掃描我們給的二維碼就能進入小程序打卡界面,再根據提示勾選投放垃圾類型、上傳分類照片,填寫房間號及手機號,最后點擊提交,就能輕松參與社區每天兩次的垃圾分類有效打卡。”

    這種方式不僅給居民和社工們提供了便利,使社區垃圾分類獎勵小票實現“無紙化”,促進了源頭減量,也讓社區的垃圾分類管理更加精細化。“作為管理員,我們可以在后臺對居民每日分類情況數據進行收集、統計,必要時一鍵撈取并形成報表,及時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調整工作方法。”劉清晨介紹,截至目前,已有500多位居民參與小程序線上曬照,累計打卡次數達2000多次。接下來,服務站將進一步加大推廣力度,并在每日活躍度上下功夫。

    垃圾分類房

    發酵神器助廚余垃圾不出家門

    家住榮華街道轄區的居民都知道,去年開始,街道采取“互聯網+垃圾分類”的方式,為居民們配備了帶有二維碼的小綠桶,促進廚余垃圾的源頭分類。在轄區一棟洋房小區的廚余垃圾出桶量并未增多,這其中的奧秘藏在居民們家中的廚余垃圾桶和一種名為波卡西的東西中,通過微生物發酵技術實現了廚余垃圾的“自產自消”,“肥水不流外人田”。

    薛喬是退休多年的老黨員,也是小區應用波卡西技術處理廚余垃圾活動的發起人之一。在一次公益授課中,老薛了解到日本普遍使用的一種叫波卡西的EM產品,可以通過配比制作讓廚余垃圾變廢為寶。熱心環保又愛琢磨的老薛開始了鼓搗新嘗試,組織小區居民團購廚余垃圾發酵桶,并將制成品繼續分裝提供給鄰居們。

    薛喬介紹,波卡西的制作并不復雜,在8-9公斤的水中加入100毫升EM原露及100克紅糖,攪拌以后倒入25公斤米糠粉當中,充分攪拌均勻,裝在密閉的容器里適當壓實,在不低于20°C的氣溫條件下,經過15-20天的厭氧發酵即可。

    此外,還需要用到一個廚余垃圾發酵堆肥桶。記者在薛喬家的院子里看到,這個堆肥桶與普通的分類垃圾桶大小相近,不同之處在于垃圾桶下端有個水龍頭和內部構造。打開垃圾桶可以看到,在內部靠近底部的位置有一塊多孔的活動隔板,把桶的內部隔成上下兩部分,用于對發酵處理的廚余垃圾分類固體肥和液體肥兩部分。“產生的液體肥稀釋300倍以上可澆灌植物根部,固體肥可以直接挖溝埋到花園里。”老薛笑著說。

    而這些有機肥也給老薛和愛人帶去了意想不到的驚喜。通過用這種肥料,老薛家的瓜果豆角長勢旺盛,去年即使到了秋意漸濃的10月,他家小院兒里種的德國鳶尾、玉簪花、馬藺草等長勢旺盛,一片生機勃勃。

    在老薛老兩口的推動下,小區鄰居們也紛紛積極參與其中。截至目前,一棟洋房小區共有近百戶居民采取這種方式實現了自家廚余垃圾的“自產自消”,形成“垃圾不出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局面,約占常住總戶數的1/6。一些鄰居還將其作為伴手禮贈送給自己的親朋好友,讓這種技術像蒲公英一樣在更多地方落地扎根。

    關鍵字: 垃圾分類房 垃圾房款式 垃圾房材質


    上一篇:上海垃圾房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基本形成
    下一篇:上海推進垃圾房垃圾分類常態化
    分享
    QQ咨詢 商橋咨詢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91_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_国产成人免费视频精品一区二区_69黄在线看片免费视频